又到了翻相册写总结的时候了。今年做了很多事,去了很多地方;遇到了很多新朋友,也告别了一些老朋友;有了新的目标,也多了新的迷茫。

照片中的 2023

感染新冠

新冠成功防了三年半,终于在今年的五一假期的前几天感染了。到这个时候大家对疫情都已经麻木了,我也没带过口罩,因此感染也是迟早的事情。因为短时间内大量感染,只要在校医院发热门诊发现的阳性病例都强制要到近春园(就在学校里面)隔离。我在去校医院之前就知道这事,但是为了不感染室友就还是去了,然后不出所料被隔离了。

隔离的环境还算可以,没有想象中的单人单间,而是和另一个同学被分到了一个双床房里面。隔离的待遇很好,除了进去的时候发的一个零食大礼包,每天的伙食也非常好,都是一肉两素、加一个鸡蛋、再加一杯饮料的配置。这几天胃口竟然完全没有影响,每天都吃得非常饱,到最后都不舍得走了。

隔离餐 · 2023/4/29

感染期间其实并没有非常严重的症状,发烧两天就退了,第四天开始转阴。中间主要是咳嗽比较厉害,但做其他事情并没有很大的影响。第五天,隔离结束。

抗原检测 · 2023/5/3

好了之后,逐渐感受到了新冠的后遗症,最主要的症状是心动过速,静息心率经常上到 90 - 100,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恢复。新冠确实是名不虚传。现在新加坡疫情严重,为了不要再有新的后遗症,我在人多的地方还是选择乖乖地带上口罩,毕竟健康第一,牺牲一点方便和舒适还是值得的。

九字班毕业

因为大二的时候降转到了零字班,今年的毕业季我原来的同学就都毕业了。我借了同学的学士服,找了个时间跟室友和高中同学拍了毕业照。

#608B 毕业照 · 2023/6/25
在未名湖拍毕业照 · 2023/6/25

室友一个个搬出宿舍的时候,不禁鼻子一酸。四年的时间这么快就过去了,原来每天醒来就能看见的面庞,之后还能见多少次呢?

暑研 & 新加坡之旅

今年 8 月,我来到新加坡在 NUS 进行 6 个月的暑研。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出发之前多少还是有点忐忑,选择新加坡也是因为生活饮食习惯比较接近,而且可以讲中文,比较容易适应。从广州出发,四个半小时就到了新加坡,其实和去北京差不了多少,完全没有国际旅行的感觉。

到达新加坡 · 2023/7/30

关于气候

新加坡的气候非常有特点(槽点)。我刚来的时候是旱季,基本不怎么下雨,这种时候基本上过了十点之后太阳底下就没法呆了,晒一会儿就有灼痛的感觉;大概 11 月之后到了雨季,这时候又天天下雨,非常烦人。不过如果不下雨的话,新加坡的晚上非常舒服,不太潮湿的空气、轻柔的晚风以及 25 度左右的气温非常宜人。

家附近的日落 · 2023/9/26
圣诞节大雨 · 2023/12/25

到处玩玩

新加坡的 work-life balance 很好,周六日和公共假期不用去实验室,于是就有很多时间到处溜达。和 LT 一起去了新加坡的几乎所有景点:滨海湾花园、鱼尾狮公园、植物园、国家博物馆、圣淘沙、樟宜机场、动物园、牛车水、小印度,等等。新加坡就这么点地方,逛到后面都没地方去了,只能重新去之前去过的地方逛,其实也挺无聊的。

来之前买了个微单,拍了很多照片

新加坡 CBD(手机拍的)· 2023/8/7

各种活动

新加坡的活动非常多。国庆日在滨海湾有烟花和空军阅兵,去现场凑了凑热闹。人实在是非常多,距离烟花三个小时基本上现场就都满了,过了一会儿就不允许人进来了。

国庆日的人群 · 2023/8/9

暑研正好赶上 F1 新加坡站的比赛,三天的比赛去了两天。比赛前一天参加了维修区,近距离参观了各个车队的 P 房,并且十分幸运地拿到了周冠宇的签名。

F1 维修区参观 · 2023/9/14

平安夜的时候去乌节路凑了个热闹,也是非常多人。其实新加坡没有什么圣诞的气氛,华人为主本来就不怎么过圣诞,另外在热带 20 多度的晚上过圣诞也没有圣诞的感觉。

乌节路圣诞游行 · 2023/12/25

朋友们

一到新加坡就赶上了何老师很长时间以来组织的第一次聚会,在老师家的 condo 烧烤。(全是中国人的组也太友好了😜)

何老师家聚会 · 2023/8/5

我并没有和组里面的同学在同一个实验室里面,而是坐在提供 funding 的 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除了可以自由摸鱼(划掉)之外,还认识了一群非常可爱的师兄师姐们(是的,我是实验室里面严格最小的)。非常幸运能够有这么一群哥哥姐姐们帮我融入新加坡的生活,带我到处吃喝玩乐,为我提供帮助和建议,这也让我这个社恐对之后的求学之路中的社交多了一点信心。

IDS 生日会 · 2023/8/29
IDS 年会 · 2023/12/21

关于出国/暑研

今年过年的时候下定了决心出国读研。之前有过几次出国的打算,但最后都因为还对保研心存幻想而无疾而终。我其实是不太喜欢走出舒适区的。倾向于保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出国的准备非常麻烦,而且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但是,原地踏步的绩点以及对这种过于功利的内卷的厌恶让我不得不考虑其他选择。我并不太想去国内其他地方(比如中科院或者上交)读博,除了内心还是有学历崇拜的思想作祟,也是出于这样一种心理:我在清华已经看到了国内学校的天花板,那么究竟比清华更好的学校是怎么样的?于是,就决定出国看看。

之后的大半年基本都是在围绕出国而做准备。考雅思比较轻松,虽然考口语还是非常紧张,最后也只有 6.5,但是总分 7.5 基本上所有的项目都够了。GRE 一直拖着没考,到最后发现 ETH 今年不需要 GRE 了,其他要求 GRE 的项目也不多,就懒得学了。

因为想要一封海外的推荐信,联系了 NUS 的何老师做暑研,老师要求实习 6 个月以上,想了想下学期如果休学不上课的话也能毕业,就这么定下来了。暑研的收获基本上符合我的预期。我对暑研的期望是经历一段完整的科研,并且对读 PhD 有更深入的感受和认识。我和 Qinbin 在 2 个月内弄出了一篇 LLM 相关的 paper,算是有了第一段完整的科研经历。有意思的是,这反而让我坚定了以后不搞 AI 的决心。这个领域的科研和我的想象相去甚远,我还是更加喜欢踏踏实实地去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感觉——这是我在这次科研中没有体会到的。

对于要不要读 PhD 的问题,我跟很多人聊过,也算是体验过了 PhD 的生活,但是最后还是没有一个定论。我还没有在心理上准备好进行高强度的研究,也不一定喜欢做研究,而且还没有完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所以,先读个 Master 或许是最合理的选择。

关于游戏

今年玩游戏挺多的。年初买了一台 Xbox Series S 来玩一些 3A 大作,后来又买了一台 3DS 重温任天堂平台上的旧作。

这些是今年新玩的游戏,大致按照喜爱程度排序:

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

  • 平台:Switch
  • 时长:150h

成功超过已经是神的前作,在我心目中是我玩过游戏里面的 No.1。究极手、通天术和时间回溯使得与世界的交互在旷野之息基础上更加富有想象力,剧情的情感共鸣更是系列最佳。最终战我是一边颤抖一边哭着打完的,有段时间的一大乐趣是看各路主播在通关时泪奔的场景。

博德之门 3

  • 平台:PC
  • 时长:100h (未通关)

非常好玩,不仅是因为自由度极高的玩法,极度充实的内容和精细打磨的剧情更是让人惊叹,无愧于年度游戏。玩的时候想得最多的是:这么复杂、这么细致的游戏怎么可能做得出来?

幽灵诡计

  • 平台:3DS (NDS)
  • 时长:约 12h

玩法和剧情完美统一的神作,游戏节奏非常好,美术设计无可挑剔。剧情几度转折,最后一刻的反转让人潸然泪下。

塞尔达传说:众神的三角力量 2

  • 平台:3DS
  • 时长:约 20h

玩的第一部 2D 塞尔达,能够进入墙壁的设计使得解谜设计多了一个维度,非常惊艳。难度还行,就是最后打盖侬的时候手快打断了。

超级马力欧兄弟:惊奇

  • 平台:Switch
  • 时长:5h (未通关)

用任亏券换的游戏,和之前的马力欧相比耳目一新,但在开始玩博德之门之后就搁置了。

皮克敏 4

  • 平台:Switch
  • 时长:约 10h (未通关)

皮克敏 3 我玩了一会就没完了,这次皮克敏 4 画面玩法升级了之后更能玩下去了。游戏本身很有意思,但游戏重复的游玩要素不少,我也实在是没有耐心全收集,没有通关。

Hi-Fi Rush

  • 平台:Xbox
  • 时长:5h (未通关)

音游玩法的动作游戏,很惊艳。

极限竞速:地平线 5

  • 平台:Xbox
  • 时长:56h

最好的赛车游戏,手柄震动的体验非常让人沉浸。开放世界赛车游戏的概念挺有意思,不过世界并没有和赛车比赛真正做到融合。通关之后没有什么动力继续折腾改装之类的东西,就没再玩了。

逆转裁判 3

  • 平台:3DS
  • 时长:约 10h (未通关)

在 3DS 上体验双屏的逆转裁判,但玩着确实是太累了,过了一个案件后就搁置了。

High On Life

  • 平台:Xbox
  • 时长:11h

噱头是枪会说话,游戏其实一般,没有什么新意。

关于音乐

今年还是没有听什么新歌。随着我年龄增大,我喜欢的歌手/乐队都在老去,越来越难听到他们的新歌了。

总结的总结

今年第一次出了国。“到国外去见识不一样的世界”,意味着有机会去见识和之前的经历完全不同的东西,去体验其他文化,理解其他社会的运行逻辑,观察其他国家的运行方式,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这往往会带来新的世界观、人生观。

比如,在了解了新加坡的建国历史之后,在对新加坡的国家治理感到赞叹的同时,我反而更对治理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巨大难度和所面临的挑战有了新的认识。又比如,在和一个新加坡出生的华人大爷聊到中国的发展时,他对“中国永远不可能在科技上超过美国”的坚持让我重新思考,我究竟要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在新加坡的这段经历的另一个意义是,在某种程度上第一次离开了清华、特别是贵系的环境,去拥有一种不一样的心态和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未来。来这里半年,我已经忘记了之前对于与同辈对比之下的焦虑和被迫内卷的迷茫,也意识到人生远远不止一条“正确”的路。

2024 年,我想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去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

今年 12 月交完申请之后,申请的结果其实就已经决定了。明年的现在,我会在哪里写 2024 年的年终总结呢?